前言

今年很高興能以志工的身份參與在杭州舉辦的年度開源軟體大會 Apache CommunityOverCode 亞洲場。此外本次台灣開源社群「 源來適你 」也有社群成員以講者和一般參與者的身份一同前往此次盛會。所以這次我(劉奇聖)和源來適你的另一位成員 劉立行 來一起寫一篇遊記,介紹這場國際開源軟體大會的細節與我們的收穫,以及「源來適你」這個台灣開源社群。

什麼是 Apache 軟體基金會?

Apache 軟體基金會(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ASF)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開源軟體組織,由世界各地的開發者所組成,其組織下的軟體遵循 Apache License ,孕育了 Hadoop、Spark、Kafka、Flink 等許多知名專案。

什麼是 Apache CommunityOverCode?

Apache CommunityOverCode,舊稱 ApacheCon,是每年都會舉辦的屬於 Apache 軟體基金會的開源軟體大會,分為亞洲場、歐洲場、北美場。經過一次重新命名,強調「 健康的社群比好的程式碼更重要 」。今年我們參加的是在杭州舉辦的亞洲場。

為什麼要參加 Apache CommunityOverCode,而且是參加實體場而不是線上直播?

參加現場活動有幾個顯而易見的理由:

  • 人脈:到現場參加有機會認識更多的朋友或是講者,建立人脈,幫助之後職涯發展。
  • 臨場感:體驗國際級軟體大會現場的氛圍。
  • 提問的機會:在現場才有機會向講者提問與討論,線上參加的話無法提問。
  • 觀光:到現場可以順便到當地的旅遊景點觀光。
  • 網友見面會:跟一同開發過開源專案,卻因地理原因沒有實體碰面過的夥伴們面對面交流。

如何實體參加 Apache CommunityOverCode?

基本上有 3 種管道:一般買票報名、報名當講者、申請當志工。下圖是註冊頁面。

Buy Ticket

  • 一般買票報名:一般買票報名是需要報名費的,若為 Committer 身份(擁有 Apache 信箱,有興趣的話文末會介紹 Apache 專案的角色結構說明如何取得這個身份)可以打折,另外學生和目前無業的人可以申請免費門票,但需要審核。
  • 報名當講者:報名當講者如果被接受可以獲得免費的講者票,此外講者還可以發公關票給親朋好友,讓他們獲得免費的票來一起參加。
  • 申請當志工(劉奇聖): Apache Travel Assistance Committee (TAC) 是 Apache 用來補助想參加 Apache 的活動但經濟不是特別富裕的人的一個委員會,我們可以在他們的官網申請當志工,注意不用是 Committer 也可以申請!Committer 可以直接用 Apache 的信箱登入,非 Committer 則可以註冊帳號,但經過源來適你社群成員實測,Gmail 好像有時候會收不到信,Outlook 則比較容易收到信,如果收不到信可以換一個 Email 試試看。申請通過之後 TAC 會補助你機票、住宿、大會入場的票券等費用。可以省下不少支出,非常推薦大家申請志工(當講者只有免費的票,機票和住宿還是要自己買,相比之下志工真的省超多)。
    • Q: 志工可以省多少費用?
    • A:
      • 機票:原本直飛是 £313 GBP,這次剛好遇到颱風改成轉機的班機,變成 £1188 GBP。另外我是從桃園國際機場(TPE)飛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HGH)而已,這次有位志工小夥伴是從英國來的,機票可以省更多錢。
      • 入場費:Committer ¥799 CNY、非 Committer ¥1,099 CNY
      • 住宿費:4 晚約 $8000~$10000 TWD
      • 總和:依我的情形來說,省了 £1188 GBP + ¥799 CNY + $8000~$10000 TWD = 約 $62000 TWD

什麼都不懂的小白適合參加嗎?(劉立行)

先講結論:「肯定適合!」

Apache 軟體基金會囊括形形色色的項目,每位與會的講者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他們也會儘量以白話的方式把講題說清楚,所以不太需要擔心對特定項目技術細節不熟悉而聽不懂。

建議小白參加者可以在會前先做點功課,先針對時程表挑出較不會涉及特定項目技術細節的議程:例如一些議題在討論如何提升效能或減少資源用量,這類跨項目都通用的優化手段、技巧,就很適合小白利用有限的領域知識加上本身的技術直覺參與聆聽。

舉例來說,「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link SQ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at ByteDance」這場由字節跳動工程師主講其公司內部對 Flink SQL 的種種優化,你可以稍微了解 Flink 在做什麼、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生等。但不需要真的很熟悉 Flink 的 codebase 與大部分的技術細節,也能夠聽懂他們的優化的切入點,有一些通用的優化技巧,可以套用到其他專案,例如 Caching、SIMD Vectorization、Space/Time Trade-off 等;而另一場由 Cloudera 產品經理主講的「Navigating the Lakehouse with Confidence: Best Practices for Implementation with Apache Iceberg」,雖然主軸在分享他們客戶使用 Iceberg 的最佳實踐,但資源成本、效能提升等議題也總離不開 Partition、Data Compaction 等發力點。

總而言之相當推薦各位讀者參加,若有參與這種國際級的技術大會的機會,一定要把握!真的太值回票價了。

部份議程聆聽心得

Listening Tracks

議程主要分為兩部份:Keynotes 和 Guest Speakers。Keynotes 的主題通常會比較廣泛,切合大會主題並激起大家興趣等。Guest Speakers 則是由社群的人投稿,對於某個專案或領域做深入的介紹和探討。上午的議程都是 Keynotes,地點在主會議室,下午則是 Guest Speakers,分散在各個會議室,大家可以自己挑有興趣的主題聆聽。

Keynotes 通常是 1~2 個講者在講一個主題,但裡面也有比較特殊的部份,例如 4~5 個人坐在台上聊天談論某個主題的圓桌會議,以及每個人限時 5 分鐘講一個主題的 Lightning Talk。

下圖是大會第一天的行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為避免佔用太多版面,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行程就不詳細放上來了。

First Day Schedule

Keynot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 Xu Wang, Junping Du, William Guo, Zili Chen

Keynote speakers

劉奇聖

這個圓桌會議討論了許多開源和國際化的問題,我覺得非常有趣。

開源社群本地化和國際化語言上的矛盾

有一點提到開源社群的語言問題,想要國際化勢必需要英文的文檔,否則會把貢獻者的來源限縮在本地。但是如果最後的市場是本地的市場,則可能也需要使用本地的語言,不然若有競品而且競品的文檔是使用本地語言,則很可能完全無法與之競爭。但是同時維護多語言的文檔是一件非常累的事,一來不是所有開發者都精通各種語言,二來同時具有多語言文檔的時候,若某個段落需要更改,則需要更改多個地方,容易導致不同語言文檔之間資訊不同步的問題。因此如果需要專案需要國際化,通常還是以只維護一份英文文檔為主。

地區偏好差異形成專案推廣的絆腳石

另一個問題是 Product Market Fit(PMF)的問題,一個在某地區非常盛行的專案,想要推廣到不同地區時,有可能因為該地區的使用習慣與其他地區不同,導致無人問津。一位講者提到他曾參與過一個專案,使用 Drag-and-drop 的 No-code 的方式建立 workflow,在亞洲非常盛行,但是想推廣到歐美市場時發現該地區的人習慣使用寫程式的方式建立 workflow,所以推廣得非常不順利。

不同地區開發氛圍與價值觀的磨合

還有一個有趣的議題是不同地區的開發氛圍問題,一位講者提到對於歐美開發者來說,使用郵件溝通,回覆時長可能超過一天以上,大家可能覺得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華人來說,開發氛圍屬於比較「卷」,所以很多人都期望訊息能在幾十分鐘之內被回覆,這會導致除了面對國際的溝通軟體之外,如果最後產品想推往華人市場,可能還需要使用不同的溝通軟體創建一個面對華人開發者及用戶的頻道,增加維護的困難性。一位講者提到一個觀點,我認為非常值得我們反思,也就是「一時慢不代表長久會慢」,回覆慢可以讓開發者們仔細審視程式碼的品質,降低之後發生問題的機率,若每次都追求快速合併程式碼而不經仔細思考,可能在未來付出需要一直修補漏洞的代價,反而拖慢整體速度。此外做一件事情慢也不代表整體會慢,因為國際化的開源專案會有很多公司參與其中開發不同功能,可能一個功能會做得很慢,但同時間會有很多個功能在開發中,因此把時間拉長來看,整體速度其實是會非常快的。

Open Source: how we got here, where we’re going - Bruce Perens

劉奇聖

這位講者非常厲害,是「開源定義」的主要作者,現在該定義變成美國法院裁決一個軟體是否為開源的基準。他也是 BusyBox 的作者以及第二任 Debian Linux 項目的負責人。

開源的歷史及現在的挑戰

講者首先講述了開源的歷史,接著提到了目前開源的困境,包括現在世界上多數大公司都在用著各種開源專案,但這些開源專案維護者很多都是用愛發電做功德,大公司並沒有付錢給這些人,當開源專案維護者一個人用愛發電無法做完全部的事情的時候,難免會開權限給其他貢獻者讓他們有提交程式碼的機會,如果這時這些貢獻者裡面有惡意的人,就會發生大災難,例如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 xz 後門事件 。另一個困境是現在的開源 License 實在太多,大公司每年需要花許多錢去確保程式碼符合這些 License。

「後開源」:拒絕讓大公司再當免費仔,該付錢啦!

講者針對上述困境提出了一個倡議,叫做「 後開源(Post Open) 」,概念是對於個人和小公司,開源軟體依舊保持免費,但是對於年收入超過五百萬美元的大公司,若要使用開源軟體則需付一部分的錢給開源社群,這些錢會依照開發者的貢獻程度以及每個開發者的貢獻分別有多少公司正在使用去做分配。

個人對「後開源」的看法

我認為講者提出的這個概念是個非常美好的願景,能夠給開源專案維護者不小的動力,畢竟人也不能一直用愛發電和做功德,熱情總會有耗盡的一天,大家都會有 burn out 的時候,對於先前默默貢獻的偉大開源貢獻者們,我一直都是對他們有著最崇高的敬意。這個倡議要推行一定也會遇到許多困難,但講者在幾十年前都能成功將開源變成美國法院裁決基準,我相信講者想要推動的這個願景肯定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希望他會成功!

劉立行

奇聖上述心得大致描述了 Bruce Perens(Busybox 的作者)的分享:Bruce 對 Post Open Source 時代的期許與願景,值得一提的是他表示透過開源,企業得以共享基礎設施的開發維護成本,專注在自家商業產品的差異化,然而全世界最重要的幾個關鍵基礎軟體設施,往往都由一兩位自願貢獻者無償維護,對整個生態系是很不健康的,Post Open Source 希望在未來建立健康的開源盈利模式,解決複雜的授權問題,他也表示這很有野心極巨挑戰,但仍認為值得一試。

這位滿頭白髮的 66 歲講者雖然也因颱風班機取消,只能預錄影片,依然仍能感受到他充滿活力貢獻社群。

我個人認為這已經是開源生態系長年的文化了,要突然發生質變的難度頗高,但也很樂見這種倡議把開源世界推向更不投機、更健康的路上,我也非常期待「 後開源(Post Open) 」之後的發展。

Toward a Sustainable ASF Community: The Power of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onsensus - Willem Jiang, Richard Sikang Bian

劉立行

開源如戲,透過一場小品瞭解開源社群的衝突與因應之道

來自螞蟻集團和字節跳動的工程師透過話劇的方式演示開源組織裡的工程師們工作的日常,溝通之間的摩擦、文化衝突對立以及如何達成共識,這場分享以活潑生動的方式呈現,吸引了台下觀眾的們眼光,娛樂效果十足。

雖說是演戲,不過這些衝突、誤會的場景對於投入開源世界的工程師們個該不算陌生,甚至是每天上演的。兩位講者巧妙地透果旁觀者清的話劇模式拋出這些議題讓大家思考,發人省思:code review 時應該給足 context、不要替對方預設立場、還要考量到彼此的 unknown unknowns,希冀我們都能成為更優秀的工程師,為世界增添一份美好。

Guest Speakers

State of Apache YuniKorn - Yu-Lin Chen, Chia-Ping Tsai, Kuan Po Tseng, TingYao Huang, PoAn Yang

YuniKorn 講者群,由左至右分別為 Yu-Lin 、 PoAn 、 Chia-Ping 、 TingYao 、 Kuan Po 和一位社群成員

YuniKorn 講者群,由左至右分別為 Yu-LinPoAnChia-PingTingYaoKuan Po 和一位社群成員

劉奇聖

從小白到成為國際級軟體大會講者

這個演講比較特別,是由我們「 源來適你 」的社群成員組了一隊 YuniKorn 小隊投稿當講者。 Apache YuniKorn 是 Kubernetes 原生 Scheduler 的一個替代品,實現了更多進階的功能,目前在 Apple 內部被大量使用。這個演講簡單介紹了 YuniKorn 的基本功能、最新版本已經實現的新功能、現在社群的狀態以及正在實做的功能等。聽完這個演講我最大的感觸是源來適你真的是一個很棒的組織,雖然我沒有參加 YuniKorn 的開發,但知道這些講者有些人一開始也是完全沒有接觸過開源專案的小白,而在社群裡面導師的指導之下,成功獲得 Committer 頭銜,甚至還一起組隊前往國際級的軟體大會給演講。部份成員在取得頭銜之後也不會消聲匿跡,例如昱霖(Yu-Lin)在成為 committer 後仍繼續提攜後輩回饋社群,而廷堯(TingYao)則在忙碌的工作下依然會抽空以 PMC Member 的視角陪大家討論技術。

劉立行

沒錯,這場分享十分特別,由各自來自不同公司的一群熱情工程師們帶來他們對 YuniKorn 社群近況的更新。

YuniKorn 是一款 Kubernetes scheduler,提供了原生 scheduler 沒有的 gang scheduling 的能力,也就是在進行資源排程時,能做到 all or nothing,這對於現代 AI workload 是很重要的,舉個例子:假設 distributed model training data parallelism 需要用到 10 個 K8s Pods,每代算完要把參數全部 sync 後才更新傳回去給 10 個 Pods,這正是需要用到 gang scheduler 的時機,此外 YuniKorn 也支援 Multi-tenancy,可以設定各 Queue 用到各種資源的 Quota, Multi-tenancy 對現代雲端服務可說是不可或缺的需求,YuniKorn 更提供 Preemption fence,讓同叢集內不同組織的資源不會在排程時被彼此影響或搶用。

YuniKorn 台灣戰隊的成員們,各自不辭平日白天工作辛勞,晚上假日無薪投身開源貢獻程式碼、解 bug,鍛鍊自我工程能力,為履歷鍍金再鍍金,這種情操相當偉大也令人佩服,非常歡迎大家一同加入 YuniKorn 台灣戰隊的行列,成為一位 10 倍工程師。

The Evolution of Data Infrastructure in the Age of LLM - Xun Liu

Xun Liu

劉奇聖

大型網友見面會?透過本次大會與過往開源前輩見面交流

這個演講是 Xun Liu (劉勛,我們都稱呼他為勛哥)主講,他現在是新創公司 Datastrato 的 COO,其主要產品是 Gravitino ,目前已經捐獻給 Apache 基金會,這次演講介紹了 Gravitino 在 LLM 時代的應用。勛哥之前是 Apache Submarine 的 PMC Member,在我以前還是個開源小白,開發 Apache Submarine 時給了我許多幫助,也是他提名我成為 Apache Submarine Committer 的。從前我們都只在線上開會的時候見面,這次非常高興有機會能有實體碰面的機會。我想這也是這種開源大會的一個目的:大型網友見面會。開源專案通常都是一群志願者遠端開發,甚至有可能在地理上跨越了非常遠的距離,很難有實體見面交流的機會。而開源軟體大會充當了一個媒介,讓開發者們可以面對面交流。這次勛哥還當了杭州在地嚮導,帶我們到處吃喝玩樂,非常感謝他的幫忙!也歡迎大家加入源來適你 Slack 裡的 #apache-gravitino 頻道,讓勛哥帶領你一起開發 Gravitino,有機會成為 Committer,獲得酷炫 Apache 信箱,為履歷添光!

劉立行

Xun Liu 是 Datastrato 的共同創辦人,他們公司最近將旗下項目 Gravitino 捐給 Apache 基金會,Gravitino 提供統一 metadata 的管理方案,適逢 Tabular 併購案掀起的波瀾未平,Gravitino 在 metadata 領域可說是完美鎖定了下一個技術熱點,在兵家必爭之地洞燭機先。

在這場 Gravitino 與 AI 分享,其中特別提到一個大 feature Issue #4104 ,示範了統一 metadata 在大型 dataset 管理中扮演的角色,確實很有趣。

Gravitino REST catalog service for Apache Iceberg, why and beyond - Xiaojing Fang

劉立行

優化再優化,給我最好用的 Iceberg Catalog

Xiaojing 也是來自 Datastrato 的軟體工程師,這場演講分享了 Gravitino 如何引入整合了 Apache Iceberg REST catalog 客戶端,提到了當前 Iceberg catalog 的侷限:

  1. 不完善的語言與環境相容性
  2. 像 Hive lock 一樣的效能極限
  3. 為了保證不同 catalogs 一致性所造成的複雜性
  4. 除錯、監控、審核的難度較高。

Gravitino 嘗試透過建立可插拔的 Iceberg REST catalog 系統進而降低維護雜度、提升效能與與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其中特別有趣的一點是,小客戶端大伺服端的設計決策,把整個系統中不少元件都移到伺服端,所以整個架構的 design space 又更大了,能操作的事更多,能加入的優化機制也更多元,例如在伺服端實作 metadata caching,顯著的提升了效能。

我在 2024 年初有貢獻了一點點 PR 到 Gravitino,Datastrato 的工程師們都非常有效率且有能量,大家的回饋都非常即時且有建設性,開會的強度也都很高,身為 Apache 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和 VP Incubator 的 Justin Mclean 也是 Datastrato 的成員之一,大會期間也時常能見到他到處和大家聊天的身影,Justin 甚至有來 review 過我的 PR! 總之有興趣的夥伴千萬不要錯過下個焦點技術 Gravitino ,開源的好處就是程式碼都是公開的,各位不妨來看看程式碼一探究竟,說不定能順手貢獻幾隻 PR。

其他

劉奇聖

演講太多眼花撩亂?要怎麼挑選適合自己聆聽的主題?

由於 Guest Speakers 的演講實在太多,因此剩下的就在這邊挑幾個簡單講一下心得。沒有人是什麼領域都精通的,因此聽演講時聽不懂非常正常,這時就可以挑和自己會的東西比較相近的主題去聆聽。「The best pratice of integration technology driven by event in cloud - 晓慧 武, Alan Liu」是由 RedHat 的工程師來講 Kubernetes 和 microservices 相關的東西,由於我之前在開源專案裡很常寫 Kubernetes Operator,因此這個演講就比較聽得懂。另外也可以挑一些非技術的演講去聽,例如「Developing Soft Skills for a successful Open Source career - Sumaiya Nalukwago」。當然也可以聽當前非常熱門的技術主題,例如由 Cloudera 的人講的「Navigating the Lakehouse with Confidence: Best Practices for Implementation with Apache - Bill Zhang」,探討了 Apache Iceberg 的一些議題,我覺得非常的有深度。

志工心得(劉奇聖)

Volunteers Group Photo

歡迎會晚餐聚餐

Volunteers Restaurant Photo

Day 0 活動都還沒開始的時候,旅遊補助委員會的成員就邀請志工們一起到一家叫做「乾塘大院」的餐廳聚餐,很意外的志工裡面的亞洲人只有包含我在內的 3 位華人和 4 位印度人,沒有亞洲的其他地區的人,我原本以為亞洲場可能會有像是日本、韓國之類的亞洲人。其他志工幾乎都是母語為英文的人,加上印度人的母語也是英文,另外兩位華人的英文也非常溜,然後就發現尷尬了,我的破英文好像沒辦法跟上大家的尬聊內容,只能偶爾回個幾句加上陪笑🥲

不過大家人都非常 nice,氣氛非常融洽,經過這次教訓我深刻認知到英文的重要性,之後我會好好學習英文的。

工作內容

Categorizing Stickers

其實志工的工作並沒有很多,只需要在 3 天內選一個 2 小時的時段坐在 Apache 的貼紙桌前面(上圖),有人經過的時候跟他們說貼紙隨便拿就可以了,因為太無聊了,所以我就順便把亂七八糟的貼紙堆分類了一下,就像上圖那樣。

此外還要選一天到註冊桌那邊幫忙處理註冊的東西,但是後來發現註冊桌已經有本地的工作人員了,因此我根本就不用做事,坐在旁邊當花瓶就好了😂

最後是統計有去聽的 Guest Speaker 的場次的聽眾有多少,回報給大會,方便大會了解哪些 Guest Speaker 的主題是比較多人聽的,這項工作也是非常輕鬆,數人頭而已。

證書

Volunteer Certificate

活動結束後志工還會收到一張精美的裱框證書,感覺放在 LinkedIn 或是申請研究所的履歷上面都非常不錯!志工好處多多,非常推薦大家報名當志工!

杭州浙大森林會場周邊環境與交通

這次會場座落於杭州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距離機場車程約 1 小時,不算市中心,但腹地廣大,下圖為校園一隅。

Venue Aisle Courtyard

離開校區外交通移動上使用當地的網約車(例如滴滴出行)還算方便,街道上以及我們搭乘的幾乎全是電動車。

手機應用程式方面,計程車主要就是滴滴,食物外送主要就是美團,行動支付則有支付寶(alipay)以及微信支付,而阿里巴巴集團總部正位於杭州,整個城市數位化相當普及,建議如果未來有讀者參加在中國舉辦的 Apache CommunityOverCode,可以先安裝當地的 App 熟悉一下。

會外行程(劉立行)

Skewer Restaurant

原訂的出發日我們不幸遇到颱風攪局,發生全員班機被取消的插曲,但大風大雨仍澆不息我們的熱情,甚至大會志工的奇聖在停班日天未亮一大早就先到香港等待轉機。

我們一行人從台灣抵達杭州當晚,身為杭州在地人的勛哥立馬在中國知名連鎖串燒店「木屋燒烤」設接風宴招待我們嚐嚐鮮。

大夥們痛飲著啤酒、大口啃著串燒,一群技術 nerd 在酒酣耳熱之際也不忘討論技術、開源專案的社群文化治理、開源與商業間的策略權衡等議題,勛哥舉了 Docker 背後的公司為例:即使做出了技術很強、用戶非常多的產品,但太開放到用戶都能輕易自行 fork,在商業上也不一定是成功賺錢的,所以開源專案在生命週期各階段該採用的策略與方向都是需要經過縝密的規劃。

很幸運透過這場活動外的飯局,讓我近距離一窺行業技術領先者的思維與視角,可說是最珍貴的收穫。

第二天團員們在下午的議程結束後,迫不及待相約坐車到西湖遊覽名勝美景,當個觀光客,路上有說有笑,晚上勛哥則帶我們到湖邊的餐廳大快朵頤一頓。

最後一晚則發生了許多神奇的事情,在此就不透露了,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加入源來適你社群瞭解詳情。

Apache 基金會專案角色詳細介紹(劉奇聖)

講了這麼多,對 Apache 基金會這個世界最大的開源軟體組織有興趣了嗎?也想取得酷炫的頭銜放在履歷上?這裡來介紹一下 Apache 專案的角色結構。

根據官方網頁 ,每個 Apache 專案通常都會有以下幾種角色:

  • User:使用該專案的軟體,不參與開發。
  • Developer (Contributor):參與開發專案的人,但對專案的 repository 無寫入權限。
  • Committer:當參與開發專案的貢獻達到一個程度之後,PMC 們可能會提名你為 Committer,此時會有對該專案的 repository 寫入的權限,同時如果你還沒有一個 Apache 的信箱的話會獲得一個。例如我的信箱是 [email protected]
  • PMC Member:當參與專案更久之後可能會被提名為 PMC Member,此時會獲得決定該專案長期走向、提名活躍 Contributor 成為 Committer 等權力,另外需要在專案有正式的 release 的時候進行投票。
  • PMC Chair:PMC Chair 是 PMC Member 之中的老大,負責跟董事會溝通,還有一些額外的職責。
  • ASF Member:當成為了多個專案的 PMC Member 之後,有機會被提名為 ASF Member,擁有成為董事會的選舉人、被選舉人的權力,以及孵化新的專案等。

擁有 Apache 信箱除了看起來非常酷炫之外,也有些其他附帶的好處喔!例如 JetBrains 全套 IDE 的免費使用

源來適你是怎樣的組織?

OpenSource4You Group Photo

源來適你(OpenSource4You) 是由 蔡嘉平 (左邊數來第三個,穿花襯衫的那位)創立的一個台灣的民間開源社群,蔡嘉平本身是 Apache Member,也是 Apache HBase、Apache Kafka、Apache YuniKorn 專案的 PMC Member。除了蔡嘉平本人之外,社群內目前還有其他數位導師分別帶領大家參與貢獻不同的專案,例如 陳楷訓蘇桓平許秉倫陳昱霖劉勛李唯 等。相較於其他台灣的開源社群,真正動手實作的比例更高。在導師們的指導之下已有數位社群成員成功斬獲各個專案的 Committer 頭銜。

截至目前源來適你的活動包含:

  1. 每個開源專案小組的每週例行會議,在撰文的當下有 6 個專案小組在同時進行中。
  2. 每星期三晚上的讀書會,大家一起學習新知。
  3. 每星期六的演講,邀請台灣和美國矽谷的業界人士來分享,主題橫跨技術、職涯、八卦、管理、教育等各種和開源軟體有關的話題。
  4. 不定期的線下活動,讓大家面對面認識一下。
  5. 補助表現優異的成員,例如本次的 Apache CommunityOverCode 亞洲場就有部份社群成員獲得補助,得以參加此次國際級的大會增廣見聞。
  6. 出席各種軟體大會當講者,例如這次 Apache CommunityOverCode 的 YuniKorn 講者群,以及近期在台灣舉辦的 COSCUP 都有社群成員去演講。

非常歡迎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可以到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訂閱我們的行事曆 、並 加入我們的 Slack 頻道 一起聊天!

結語

本次參與 2024 Apache CommunityOverCode 亞洲場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經驗,真的非常推薦大家不管是學生還是資深軟體工程師都至少參加一次這種國際級的軟體大會!

相關連結